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新時代教育工作的責任和使命,也關乎國家發展的百年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視,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大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科體系建設,為思政課建設提供了根本保證,為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指明了方向。
高等學校的主要職責之一就是培養人才,尤其要把鑄魂育人放在首位,把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擺上重要議程,抓住當前制約思政課建設的突出問題,在工作格局、隊伍建設、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推動改革創新,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其中,善于發揮藝術教育的特點和優勢,推動思政鑄魂與藝術教育深度融合,是當前高等學校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一條重要途徑。
構建“大思政”三全育人格局
新時代,更好推動高等學校思政教育及其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推動思政鑄魂與藝術教育深度融合,需把思政教育體現在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各個層次,發動學校的所有積極因素和力量,把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用“大思政”的理論引領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一是堅持黨對思政教育的全面領導,堅持全體教師、教育管理和服務人員以育人為己任,堅持思政育人貫穿于學校全部工作,全面加強課程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網絡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創業就業育人。
二是把思政教育作為重要內容落實在學校治理體系建設和質量績效考核指標當中,把思政課程的深化改革放在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位置,落實到學科專業的教學計劃與實施體系建設中,體現在推進學校文化建設和教育教學具體環節及督導評價中。
三是把“大思政”理念落實到學校教育的全過程。特別是積極探索實踐思政教育和思政課程進專業、進教材、進頭腦、進實踐、進科研、進網絡、進校園文化,夯實德智體美勞“五育”人才培養的根基,推動思政鑄魂取得豐碩成果。
聲明:文字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